战国时期,刚刚建立起来的儒家礼仪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遭到残酷的打击。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政权,秦始皇灭绝人道地推行“焚书坑儒”政策,致使成千上万的饱学之士惨遭屠杀。韩国灭亡后,韩国贵族后裔张良的父亲就惨死在秦始皇的暴政之下。眼看着父亲被秦军活活掩埋,张良的心里对秦朝暴政充满了仇恨,并发誓要广结反秦志仕,彻底推翻暴秦政权,救民众于生灵涂炭之中。
离开亡国的故土,张良深入东夷,几近丧命于群狼之口,历尽人间艰辛,终于找到墨家奇人沧海公。在沧海公弟子“大铁锤”的帮助下,张良前往博浪沙,在秦始皇经过的地方实施刺秦。刺秦失败后,张良和“大铁锤”得以全身而退,但博浪沙方圆几里地的民众却为刺秦失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博浪沙刺秦失败,张良在痛定思痛中悟出刺秦并非根本之法的道理,而要想彻底推翻暴秦政权,只有广结反秦志仕,并寻找一个明君重建天下。从此,张良隐姓埋名,云游四海。当张良云游到下邳时,一位叫黄石公的奇人在张良的生命中点亮一盏明灯。黄石公在一水流湍急的木桥上等待从上游漂流下来的鞋子时,张良的顿悟让黄石公连连称张良“孺子可教,孺子可教也!”张良得黄石公赠送的《太公兵法》,潜心研读,深得先人军事思想之精粹,更加坚定了结义反秦的决心。
怀揣着结义反秦的壮志,张良在云游中先后结遇陈胜、吴广,但张良看出这些人都难成大器,倒是结识项梁、项羽叔侄后,发现项羽尚有一点名将之风。然而,项羽的刚愎自用和心胸狭隘,让张良很快就弃项家叔侄而去。正当张良离开项家军为难寻明君相助时,张良被刘邦广纳贤才的博大胸怀所折服,再看刘邦手下个个身怀绝技却对刘邦心悦诚服的兄弟,张良越发觉得刘邦为人深沉如海,有明君之像。从此,张良择明君而侍,在刘邦的麾下运筹帷幄、决胜千里,为刘邦最终取得楚汉相争的胜利、奠定大汉王朝立下卓越的功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