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4年10月1日,天安门广场上的受阅大军,由352人组成的一个方队,在同一秒里一齐迈步,一齐甩臂,一齐高呼的壮观场面,令人激动!为了天安门前这一秒钟,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代价!解放军某部的体检室,正在进行受阅士兵体检工作。教员孙放拿着一叠表格,士兵们正兴奋地等待教员最后的口试和通过。黎明时分,十几辆满载全副武装士兵的卡车,驶向空军某基地,一个地处偏僻、空旷又略带荒凉的机场。352名战士站成一个方队,教员孙放严厉的表情和不可抗拒的话音,意味着艰苦的训练生活开始了,他们迈出了走向天安门的第一步。吕纯是个倔强、有抱负的战士。参军、上军校、干一番大事业是他的理想。可日复一日单调、枯燥、艰苦的训练和教员的严厉,使他无法理解,他准备离队。一切在紧张地进行。小战士刘国强发烧40度仍站在队伍里;郝小园母亲病故,归途中又返回方队;老战士江俊彪为尽快达到训练标准,每夜用背包带捆住自己的罗圈套腿,白天拖着红肿的双腿,照样和大家在原野上奔跑。望着这些坚强不屈的战友,吕纯明白了。这是一场和平时期的'战争',这就是精神--一个民族的精神!根据阅兵要求,方队在合练之前要淘汰一批队员。孙放经过反复思考,决定让吃尽辛苦的亲密战友江俊彪离队。李伟成这个当兵十五年的老连长,跟大家磨破了四双皮鞋走完了9993公里的训练路程。为了避免在天安门前受检阅时旧病复发,他放弃了上北京的机会,放弃了受检阅的荣誉,让预备队员郝小园接替了他的位置,自己悄然离去。阅兵前夕,战士们面对庄严的军旗签名宣誓,离队战友首先在军旗上签上了他们的名字。耀眼的军旗升起来了。无数战士的名字像是写下了各自不同的艰辛、快乐和希望。10月1日,空降兵方队走上了天安门广场……